肉羊养殖行业前景无限好
▎1、肉羊养殖行业的区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特点
(1)区域性
国内绵羊主要分布在属于温带、暖温带和寒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山羊多分布在干旱贫瘠的山区、荒漠地区和一些高温高湿地区。我国内地羊的分布可划分为八个生态地理区域。现阶段,国内羊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已形成中原、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西北和西南四大优势产区,区域内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行业区域性进一步增强。
(2)季节性
随着同期发情控制技术、人工受精等专业养殖技术的推广,国内肉羊养殖行业的生产周期逐渐缩短、出栏频率不断提高,行业内常年可屠宰、生产加工,季节性日益不明显。
(3)周期性
现阶段,我国肉羊养殖行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行业发展与下游市场价格的变化密切相关,整体呈现“羊肉价格上涨→肉羊存栏量增加→肉羊供应增加→羊肉价格下降→减少基础母羊存栏量→肉羊供应减少→羊肉价格上涨”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2、肉羊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羊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养羊大国,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980-2018 年,国内年末羊存栏量自 18,731.1万只增加至 35,314.90 万只;1980-2018 年,国内羊出栏量自 4,241.90 万只增加至29,472.70 万只;羊肉产量由 1980 年的 44.48 万吨增长至 2018 年的 468 万吨,增长超过 9 倍。国内羊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虽然较小,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3、行业突出特征及发展趋势
(1)羊肉消费量持续增长、潜在消费市场巨大,行业前景广阔
羊肉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之一,随着国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生活水平的改善,其肉类饮食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国内人均羊肉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2018 年间,我国人均羊肉消费量自 0.88kg/人增长至 1.56kg/人,年均增长率为 4.40%。以此年均增长率进行测算,2020 年我国人均羊肉消费将增加至 1.78kg/人。
同时,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差异较大。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整体而言,国内人均羊肉消费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发展蕴藏着巨大潜能。
此外,肉羊养殖行业与下游市场羊肉价格变动情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羊肉价格波动上涨,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增长。
综合上述对国内人均羊肉消费量、居民人均收入与羊肉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分析,我国肉羊产业仍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分散养殖比例高,规模化、产业化趋势明显
我国肉羊产业虽已经过长期发展,但现阶段仍以小规模的分散养殖为主。20《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我国肉羊饲养单位合计16,654,914 规模场(户),其中年出栏数 30 只以下及 100 只以下的单位占比分别达 87.27%、97.03%。分散养殖模式相对落后,不利于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进肉羊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产业生产格局不断调整,优势产区集中度日益提高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肉羊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已初步形成中原、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西北和西南四大优势产区,西部 8 省 1 、冀鲁豫 3 省与东北 3 省等主要产区内肉羊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为国内肉羊产业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肉羊繁育建设工作逐渐推进,体系尚需完善
良种是肉羊生产发展的基础。立足国内地方品种资源,合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的优质肉羊新品种,是提高肉羊产业良种化水平与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肉羊良种繁育与二元、多元杂交育种工作逐渐推进,繁育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4、有利因素
(1)生物遗传资源丰富
我国绵羊、山羊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中的地方品种已超过 100 个,小尾寒羊等优良地方品种已被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这些地方品种耐粗饲、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各具特色;育肥肉羊用壮乐康效果好,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良肉羊品种,育成多个肉用绵羊、山羊品种,国内肉羊遗传资源进一步丰富,为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育种素材。
(2)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之一,属于国家重点发展与扶持的对象。为保障居民的食物供应、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年来在区域发展、养殖模式、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推广、配套系统建设、市场管理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鼓励畜牧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扶持性产业政策的频频出台,为中国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市场需求广阔
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与胆固醇含量少、营养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化、合理化、科学化调整趋势明显,羊肉逐渐走向普通居民的餐桌。火锅等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羊肉消费市场的拓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现阶段,我国羊肉人均消费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4)配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国公路网络、铁路网络及航空运输基础建设蓬勃开展,物流快递行业发展迅速,肉类流通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冷链技术和冷链设备的完善,冷链覆盖率得到较大提高,有效保证肉类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
养羊有前景吗?
羊属于草食家畜,而且在我国四大肉类产品当中,羊肉的营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在广谱肉类产品当中具有特色。比如近几年羊肉的市场行情都在逐年有上升的趋势,再加上国际贸易羊肉进出口受限,国内商品羊肉出栏的数量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有下跌的趋势,也就是说,近几年我国商品肉羊出栏量在逐步下滑,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很多养殖户退出了这个市场,而国内对于羊肉的需求量,近几年都在递增,导致这些年羊肉供需不平衡,羊价有了上涨的态势,未来几年在我国农村发展养羊的市场前景比较看好。我们也一直从事养羊行业,在这条路上,也在持续努力。
畜禽养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畜禽养殖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温氏股份(300498)、圣农发展
(002299)、仙坛股份(002746)、立华股份(300761)、湘佳股份(002982)、益生股份(002458)、民和股份(002234)、晓鸣股份(30096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羊肉产量数据、中国羊肉进出口数据等
产量平稳增长
中国肉羊行业现有的肉羊种类较多,目前共有肉羊品种153个,其中产肉性能较好的本土肉羊品种有小尾寒羊、马头山羊等,此外中国另从国外引进了波尔山羊、无角陶赛特羊等世界著名的肉用羊品种,目前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肉用羊群体。
随着我国肉羊养殖由零星散养逐步发展为规模养殖,我国羊肉产量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5年以来,全国羊肉产量保持个位数增长,到2020年,全国羊肉产量为492.0万吨,同比增长0.9%。
2021年,在我国羊出栏量平稳增长的带动下,全国羊肉产量再创新高,羊肉产量达514.0万吨,比上年增加22万吨,增幅为4.4%
出口下滑进口增势稍减
羊肉进出口方面,我国羊肉贸易始终保持进口大于出口的态势,近年来我国羊肉出口走势与进口走势有所不同,主要原因仍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具体到出口方面,2017年以来,我国羊肉出口持续下降,到2020年,全国羊肉出口量为0.17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万吨。2021年,在全球经贸环境整体共振向上,我国羊肉出口总量达到0.20万吨,较上年增长15.8%
进口方面,在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羊肉进口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到2019年,全国羊肉进口量提升至39.24万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为防止病毒输入,我国羊肉进口量小幅下滑至36.50万吨。
2021 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羊肉生产和消费市场逐渐活跃,我国羊肉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进口总量达到41.1 万吨,较上年增加12.5%。
消费量增势依旧
随着经济发展和牛羊肉品质的提高,消费烹制方法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户外就餐的兴起更拉动了牛羊肉特别是高品质牛羊肉的消费。
结合我国羊肉产量以及进出口情况测算,2015年以来,我国羊肉市场需求量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国羊肉表观消费量为528.3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万吨。
2021 年,我国羊肉表观消费量达到554.9 万吨,比上年增长5.0%,表明国内羊肉消费需求依然旺盛,羊肉消费长期利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羊养殖及羊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关于羊养殖业发展前景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