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施来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则将通过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数据显示,qe1推动美国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36%、食品价格上涨20%、石油价格飙升59%;qe2推动美国商品研究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15%、油价上涨30%。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五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上涨。主要生产资料中,有色金属、橡胶、矿产品、能源、农资、钢材、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只有建材价格持平以及轻工原料价格小幅下降。
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完全转向宽松的可能和必要,而且目前敏感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也不允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大的波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其实本质上来看都是“缓释”作用为主,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不会出现,所以政策重点其实还在“调结构”上,通过市场倒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其实是目前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对后期的政策不可有过高期待。
近期钢价走势分析 从期货盘面看,由于前期受信贷集中挤压和质押风险影响,盘面出现急剧下滑现象,主力合约直接从3600一线暴跌至3200一线,随后受美国qe3影响,展开强劲反弹,最高已经冲到3600以上,基本弥补下跌缺口,虽然盘面在近期两日下跌近200元,这也是由于反弹过快后,多头盈利过大主动平仓导致的,只要盘面收复在3500以上,近期盘面还是基本以小幅上涨为主,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现货成交始终不旺,一方面是下游企业受出口不利影响,订单规模萎缩,钢材消费受限,另一方面,企业资金链受银根紧缩影响,加之前期钢价下跌过快,生产企业备料采用随用随采的模式,减少资金占用和规避存货跌价损失,采购模式的转变也减少了下游钢材消费,但是从历史上看,目前的钢价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只要在目前的价位上再维持一段时间,下游用户的采购信心将不得不恢复,而如目前的钢价不能挺住的话,下行空间又将被打开,不堪设想。
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判断,近期的钢价将在大幅震荡后,出现小幅上涨的局面,由于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近期大幅反弹,钢厂将在10月定价上必将采取小幅推涨试探市场的反应,而市场从年初到现在一直下跌,技术性反弹其实随着钢价的下跌一直受压制,一旦找到突破口的话,钢价就会出现强劲反弹,前期的剧烈反弹其实也是由于这一因素。10月将是一个关键的月份,一方面由于18大的召开,新老交替顺利完成,政局平稳过渡将使当局着眼点放在经济上,另一方面,美国的qe3尘埃落定,也减少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下一步的国内经济政策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理顺国内经济环境上,既然是谨慎看多,那就选择合适合理的价位入场。